當前,全球經濟面臨通脹高企、供應鏈脆弱、能源和糧食危機帶來的嚴峻挑戰。本周在瑞士達沃斯召開的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則成為觀察世界經濟的重要窗口,再次豎起“世界經濟風向標”,為當下面臨的多重挑戰進行把脈。
?
5月22日至26日,世界經濟論壇2022年年會在瑞士達沃斯舉行。此次年會主題為“歷史轉折點:政府政策和商業策略”,將聚焦影響多極世界的“前所未有”的地緣經濟挑戰,包括新冠疫情后的經濟復蘇、烏克蘭危機等議題。此次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是2020年1月以來,這一活動首次回到達沃斯以線下方式舉辦,為凝聚攜手促進全球經濟復蘇的國際共識提供了契機。
圖為5月22日,參會人員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會議中心參加歡迎招待會。
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
合作成為應對全球性挑戰關鍵
近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大幅放緩,部分國家對本國商品和產業的保護心態明顯加強。在此背景下,本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把“促進全球和區域合作”放到所有議程的最前列,并在眾多會議中占據了很大比重。
在名為“全球化的未來”的分論壇上,不少與會者認為,全球化有強大的生命力,正在轉變形態和重組,并未出現倒退。據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帕梅拉·科克-漢密爾頓介紹,盡管受到疫情沖擊,全球貿易額仍在2021年創下新高,達到28.5萬億美元,“說明一切都在強勁反彈”。
全球物流公司亞致力物流首席執行官兼副主席塔里克·蘇丹則認為,全球化正遭遇挑戰,但其兩大驅動力——人口結構變化和技術變革沒有停止。全球化未來可能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式繼續發展。哥倫比亞大學歐洲研究所所長亞當·圖澤說,全球化不會出現大幅倒退,全球化是根深蒂固的,也是很有韌性的。我們要認識到一個現實,那就是全球化正在重組。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在世界經濟論壇首日的小組討論中呼吁繼續推進全球化,同時也呼吁對世界市場進行改革。哈貝克表示,高通脹、能源危機、迫在眉睫的糧食短缺和氣候危機只能靠各國一起克服。而主要由增長和利潤利益驅動的全球化必須變得“更公平和更可持續”。
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指出,地緣沖突引發能源危機、通脹高企等一系列問題,進一步拖累世界經濟復蘇,而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在這一系列經濟危機中尤為脆弱。想要避免在今年再度出現全球性經濟衰退,各國應審慎使用貨幣政策,避免貿易保護主義和以鄰為壑的政策,繼續在全球價值鏈上進行合作,以共贏的方式推動世界經濟復蘇。
攜手應對糧食危機刻不容緩
論壇執行主席施瓦布特別提及,戰爭、疫情和氣候危機導致全球經濟復蘇脫軌。當前全球經濟已經失衡,面臨債務高企、通貨膨脹攀升等問題,經濟增長缺乏動力。尤其令人擔憂的是,越來越多的全球人口面臨生存選擇,甚至重新陷入極端貧困或饑餓。這些問題必須在本屆年會得到正視,全球糧食危機尤其需要立即關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論壇上表示,全球多國能源和食品價格飆升,其中食品價格更是關乎民生的關鍵因素?;ㄆ旒瘓F首席執行官簡·弗雷澤在論壇上表示,不同地區的人們對經濟增長放緩的感受是不一樣的,糧食危機將成為非洲人民最關注的問題。
“不開放港口是對全球糧食安全宣戰,”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主任比斯利在會上稱,如果烏克蘭的敖德薩港口不開放,將增加全球問題的復雜性?!拔覀儽仨氉尀蹩颂m的農田恢復運轉,開放港口、穩定市場、增加全球糧食產量?!?/p>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總理辦公室氣候變化與環境部長瑪麗亞姆也在會上指出,需保持市場開放,保障糧食貿易流順暢,從而避免發生饑荒。同時,她還表示,解決全球糧食危機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從生產者到消費者,整個食品供應鏈各環節需共同努力。
面對糧食短缺風險,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提出了以下建議:首先增加糧食和化肥供應,減輕市場的壓力;同時,不應限制出口,而是將盈余的糧食提供給那些最需要的人。其次,社會保障體系應覆蓋每一個有需要的人。再者,資金至關重要。國際金融機構需進行慷慨投資,官方發展援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必要。此外,各國政府必須支持農業生產,投資于保護農業糧食生產者的有彈性的糧食系統。
中國仍是全球增長重要引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第一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表示,世界經濟進一步遭遇逆風,全球通脹將呈螺旋式上升。她同時表示,在“短期逆風”過后,中國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
在談到中國經濟前景時,戈皮納特說,現階段中國要應對疫情和其他方面的短期逆風,“當然,它仍然是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睆娜蚪洕嵌葋砜?,戈皮納特說,中國的經濟增長對全球貿易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增長都有重要影響。
與此同時,馬來西亞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顧問胡逸山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表現出的經濟韌性、對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支持將在推動全球經濟復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胡逸山表示,在全球經濟復蘇遭遇“寒流”的困難時刻,中國經濟運行表現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了信心。談及外國投資者在中國的發展,胡逸山認為,中國為投資者提供的優惠政策持續性強、配套措施互相協調,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拔艺J為,發展中國家可以借鑒中國在吸引外資上所積累的經驗?!?/p>